1. 内容监管不足

  • 平台上存在大量未经审核的用户生成内容,包括深度伪造视频等违法信息,韩国曾发生男性利用Telegram传播伪造女性影像的恶性事件。
  • 部分频道和群组成为、等非法内容的传播渠道,服务器位于国外导致当地法律难以有效监管。
  • 2. 被用于非法活动

  • 在香港"修例风波"中,Telegram成为示威者策划、传播谣言的主要工具,其加密特性为违法活动提供了隐蔽空间。
  • 暗网犯罪者利用Telegram机器人贩卖公民个人信息,包括姓名、手机号、住址等敏感数据。
  • 3. 隐私保护争议

  • 虽然标榜"端对端加密",但实际存在信息泄露风险。有用户因未及时退出账号导致私密聊天记录被他人查看并传播。
  • 韩国"N号房"事件暴露其匿名功能可能被犯罪分子滥用,且跨国执法存在取证困难。
  • 4. 政治极端化

  • 美国国会骚乱后,大量特朗普支持者涌入Telegram,该平台也成为极右翼阴谋论的传播温床。
  • 建议用户谨慎使用该平台,注意:

  • 避免分享敏感个人信息
  • 及时清理聊天记录并做好账号管理
  • 对可疑链接和文件保持警惕
  • 考虑使用功能相似但监管更完善的替代产品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dltlcc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